[区内信息]
区农业局树立品牌意识提升特色农产品溢价空间 一是创新推介方式。上线“长清区特色品牌农产品分布地图网站”,可扫码一键登录,并与“泉水人家”网上商城实现链接,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加畅通的展销渠道。二是组织各类推介活动。组织优秀品牌农产品参加省市农展会、推介会,以及全区举办的农民丰收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农产品专场展示展销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有关内容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得到广泛报道。三是积极开拓特色农产品推介渠道。对我区“物华天宝 山水长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logo图片进行宣传推介,并遴选6家企业10种农产品借力济南市“泉水人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优势,走上京东等电商平台。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组织农业企业电商销售人员参加“泉水人家”“三只羊”等农产品电商培训班,培训电商销售人员60余人。(区农业局)
区司法局多措并举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一是管理到位。成立长清区社区矫正委员会,建立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3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落实日常监管,实施信息化核查,推行执法监管信息化,矫务通和在矫通均实现100%;强化执法督查力度,联合检察院定期检查,两年来先后组织12批次执法检查,检查2300余人次;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332人,解除3160人。二是创新叠加。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推行“队建制”管理模式,深化刑事执行一体化,目前已开展联合执法133件。2023年实施职责清单管理,印发三大类70项社区矫正工作权责清单,开通山东省首条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咨询热线,月均接听热线50余人次,截至目前开展心理咨询讲座6次,受教育人数167人。三是争创积极。投资100余万元,升级打造500平方米智慧矫正中心,内设“1厅3区18室”,配置自助矫正终端、VR教育等智能化设备,前期已顺利通过省厅调研检查验收和实地评估,目前已经接收区域矫正对象330余人次。四是服务精准。选派10名律师组建长清区律师参与社区矫正实施精准帮教服务团,通过分类帮教、上门帮教、“菜单”帮教等10种方式,参与调查评估、方案制定、教育管理、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等10项工作,目前律师已参与线上线下教育活动20场400余人次,参与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14人次,制作专题教案5个。(区司法局)
区民政局努力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完善帮扶政策。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孤困儿童基本生活标准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标幅度均在10%以上,共发放各类救助金14086余万元,保障困难群众2.4万余人;临时救助对象263户561人,发放救助金148.76万元。二是加强专项救助。认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符合救助资格4户4人;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97户328人;认定城市低收入家庭52户113人;落实集中供暖前发放取暖补贴政策,城乡低保对象共计6410户530.1万元,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共计1938户263.8万元;开展教育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应届本科和专科新生按照每人4000元救助标准,共计发放59人23.6万元。三是集聚社会力量。2023年共募集各项捐款265.4万元,支出款物504.5万元,分别开展了“情暖万家”、慈善助医、助老、助学等救助活动,同时开展幸福家园、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手拉手孤困儿童救助及东西部协作工作。返还街镇慈善分会175万元,用于春节集中救助和临时救助困难家庭活动。(区民政局)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项目管家服务卡”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服务前置。根据建设项目所涉阶段,制定统一的服务指南,企业可根据项目类型,在项目管家的指导下,根据项目推进的时间节点、所需材料进行准备,有效减少因不懂、不会造成的时间浪费,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加快项目落地投产。二是精准帮办。为确保审批服务的针对性和适配性,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管家提前介入,做好项目分析研判,了解项目情况,分析研判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制所需材料清单及审批流程“思维导图”,为项目逐一编制“专属流程”,让企业对项目审批的要素要件、办事指南等信息一目了然。三是全程服务。最大程度发挥全流程、无缝隙跟办帮办效能,打通审批难点堵点。按照“1+2”工作原则,即1个项目选派2名帮办人员分成AB角跟进项目建设,针对前期预判的难点问题,召开项目建设会商会,及时商讨解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区交通运输局加速推进济广高速改扩建长清段建设 一是强化综合协调。联合相关部门单位,采取下沉督导协调、送政策上门、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全面掌握村民诉求,梳理矛盾焦点。严格依据政策给予补偿,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发放征地补偿款。严格按照“三个一致”和“四个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精细服务。签订项目攻坚责任书,深入施工现场,建立完善“四个一”机制,即每天向区指挥部报告一次,每周与施工单位对接一次,每月专题调度一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视察。项目派驻人员全程蹲点服务,与相关部门、施工单位建立双向联系机制,跟进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和违规电气焊、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行动,邀请外部专家进行专业化指导,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开展专业化检查2次,查治安全隐患56项,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四是强化科技赋能。全力打造低碳高效品质工程新样板,广泛应用沥青层干法SBS改性技术、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等“四新”技术,减少沥青的反复运输,实现节能减排。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GIS、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项目建设智慧化管理。截至目前,项目济南至菏泽方向已完成交通转序,半幅四车道拓宽改造正式完成,预计2024年底前全面完工通车。(区交通运输局)
文昌街道乘势快上奏响项目建设“奋进曲” 一是立足资源谋划项目。依托全区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发展定位,围绕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主动谋划一批强弱项、补短板、惠民生项目。2024年谋划汉云谷产业园、陌学院、长清区高铁智慧新城产业园区市政道路、聊热入济等项目20个。二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大力推行信易贷和齐鲁富民贷,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目前,信易贷注册完成2125户,富民贷共推荐意向客户171户,意向贷款金额1973.57万元。三是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紧盯项目进度,明确任务节点,推行“指挥部+专班+项目村+领办村+联户党员”攻坚模式,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目前,石热入济和西关水厂输水管线工程两项工程均已完工,聊热入济项目仅用时半天就完成了清点工作,陌学院清表、济郑高铁沿线外环境整治、尾水人工湿地、绿色金融总部等重点项目均已完成。(文昌街道)
万德街道做深做细农村“三资”工作 一是提前布局,周密部署。积极响应“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召开4次“三资清理”专题部署及调度会,明确工作范围和重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推进“三资”问题清零,盘活闲置资产。二是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形成“街道+专项整治专班+管理区+村”四级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协作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各村支部书记扛牢“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推进,做好“三资”整治排头兵。三是紧盯难点,一体推进。总结推广“四明四清”工作法,正视“三资”清理中存在的难点,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全面摸底排查,理清问题台账,分类精准施策,推进扎实整改。截至目前,万德街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共排查合同2103份,核实债权债权3181笔,债务3409笔。已清理规范合同677份,收回房屋21间、院落2处、土地267亩、山场150亩,收回款项48.9万元,还清(含核销)116笔,偿还(含核销)金额24万余元。(万德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