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信息]
市生态环境局长清分局“五个关注”推进农村环境提升。一是关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规划制定及实施,重点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2023年新增完成145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18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关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2023年全区农村地区增配240L四分类垃圾回收桶1.2万余个、有害垃圾智能收集箱34个;试点建设16处厨余垃圾阳光堆肥房、2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全区有害垃圾、大件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100%,年度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可回收利用率35%以上。三是关注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31个农整村庄、34处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35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纳入日常监管。2023年出动50余轮次、328人次对本辖区内农整、农污、农黑水体和长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23个。四是关注农膜回收综合利用。探索建设1个回收中心,4个固定点、7个临时点“147”回收网点体系,截至2023年全区累计清理农田8000多亩,清理废旧农膜9.89吨;推广加厚农膜842亩,全生物降解农膜1000余亩。五是关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善全区51家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理机制,引导10余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全区畜禽规模场粪污设施配建率100%,专业户粪污设施配建率95%以上。(市生态环境局长清分局)
区应急局多措并举做好节后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强化监管,营造假期安全氛围。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假期期间开展执法检查行动,派出检查组231个、661人次,检查641家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问题隐患373项,已全部整改完毕。二是严密部署,狠抓节后复工复产。节后在535家复工复产企业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受教育员工17872人次,区“开工第一课”督导组共检查16家企业,问题隐患33项,已全部整改完毕。三是突出重点,强化风险排查整治。组织街镇、部门观看防范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相关会议视频,下发宣传海报等500余(套)份,开展督导检查13次;持续开展有限空间、高空坠落等高风险领域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联合教体、人社、消防等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检查,并建立长效机制。四是闭环管理,狠抓上级反馈问题。针对省市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开展暗访“回头看”行动,对涉及我区4家单位6项问题,督促相关街镇和部门对整改情况再核查再确认,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整改闭环,建立长效机制。五是完善运行,充分运用监管平台。借助“泉城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做好“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全区4652家“九小场所”和815家企业完成风险点录入全覆盖,录入各类风险点16241项;深入推动“智管码”分级分类安全监管,纳入管理的5406单位中,“绿码”4079家,“蓝码”355家,“黄码”960家,“红码”12家。(区应急局)
区民政局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一是营造移风易俗改革氛围。与宣传部合作开展“移风易俗 文明乡风”宣传教育活动,制作《移风易俗宣传读本》《倡导移风易俗 推动绿色殡葬》宣传单和宣传彩页,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网媒等新媒体,加大对殡葬管理、婚俗改革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督导各街镇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和红白理事会的章程以及流程,强化人员培训和婚丧便民服务,规范办喜办丧标准和流程。目前全区585个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每年培训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两次。三是举办丰富活动。在关键时间节点举办集体颁证活动,邀请区领导、金婚夫妇、优秀青年代表等为新人颁发结婚证书、《护航幸福婚姻》教育读本,签订《倡树文明新风 抵制恶俗婚闹承诺书》,并联合区妇联、社工站对新人进行婚姻家庭辅导,引导新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四是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树立厚养薄葬、生态安葬、低碳祭扫新风尚。对撒散、海葬、深埋等不留骨灰不占土地葬法,每具给予不低于1000元生态葬奖补。将“免除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列入每年度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2023年减免基本殡葬费780余万元。(区民政局)
崮云湖街道迅速落实“项目深化年”系列会议精神。一是抓产业谋划。围绕全区“2+2”产业布局,引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项目,谋划打造“一城一谷一带”4个产业集群,力争实现“3年4个百亿”。二是抓项目推进。保障创新谷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创新谷智能智造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热电联产、鲁澳大健康、团山地块、水之门地块、范庄文旅等项目快速建设,推进鲁润新能源装备总部基地、工艺美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设计服务业实训基地等项目建成投用。三是抓招商落地。借助平台载体招商,利用好现有13个200万㎡的园区平台及标准化厂房,研究主导产业和发展定位,引导运营主体招引优质实体企业、项目落户园区。四是抓配套环境。运用“连片土地+工业园区+工业上楼”模式,引导运营主体发挥成本和高校人力、专业等比较优势,引进集研发、办公、生产于一体的环保低能耗低成本型工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集聚。(崮云湖街道)
马山镇聚力发展电商产业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平台之力,创新发展模式。与抖音、小红书等各大新媒体平台、网红主播等合作,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广农产品销售,开展直播活动130余场,拍摄短视频200余个,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500余万元。二是聚好品之力,打造特色品牌。创办“好品马山——村支书直播助农”系列直播活动,做大做强“一村一品一支书”品牌,叫响马山羊肉胚子、马山雪桃、周庙烧鸡、冰美人葡萄等本土特色“网红产品”,单场直播活动观看人数7万人,点赞量破10万。三是聚人才之力,增添产业活力。成立马山镇电商直播行业综合党委,实施电商产业的“十百千”发展计划和“2115”人才品牌培育工程,完善直播间、培训室等功能配套设施,打造电商基础培训、短视频剪辑与制作、直播入门指南等特色直播课程,累计组织各类电商培训46场,培训电商人才1200余人次,发掘电商“新农人”20余人。(马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