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信息]
大学城管委会推出跨领域“一站式”准入审批服务模式 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跨领域业务“一人办理”。选拔年轻业务骨干作为培养对象,培训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相关流程政策法规。企业设立过程中涉及的70余条信息采集、填报,五大类工程建设立项所需的清单和报件,均由一人操作审核。二是多事项合并办理,跨领域业务“一窗受理”。充分发挥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优势,将企业市场准入和工程建设立项两项跨领域业务归集到一窗,升级为“一窗综办”式服务,山东源瀛汇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大学城管委会第一个跨领域业务办理的项目,实现一小时内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和备案证明,刷新全市“最快记录”。三是独任审批一跟到底,跨领域业务“一次办结”。将企业市场准入和工程建设立项两项业务有效衔接,实现“多事项一次办”。在企业设立初期,专员提前介入,企业仅需电话联系,工作人员不见面帮助企业完成营业执照申领相关手续,帮办完成后,主动联系对接工程建设立项业务办理相关流程及材料。企业只需“进一门”“跑一次”,即可“一站式”领取营业执照、进行项目备案及节能承诺等。该模式今年1月份推出以来,已为30余家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大学城管委会)
区卫健局探索多元模式加快“医养康养活力区”建设 一是签约服务,重点发展居家医养。依托基层医疗机构,组建137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累计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26万余人次;实施特殊老年人关爱服务项目,完成268名服务对象智能设备配发,为20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二是两院融合,深度拓展社区医养。全区15家医疗机构均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并建立国医堂,10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增设康复科、增加康复和护理床位,2家区级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设置老年病床。全区12处公立医疗机构与10处敬老院、4处养老院,141处村卫生室与273处幸福院开展签约服务,为入住老人开通优先就医、健康体检、保健咨询、医疗巡诊、急诊急救等服务。三是养中有医,规范扩展机构医养。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医养结合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规定申请开办护理院、中医医院等,借助智慧养老服务系统,为机构养老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全区现有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处,医养结合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1家,医疗养生特色养老机构5处,共设有养老床位2162张,其中已有2家老年公寓设立护理院。(区卫健局)
区民政局“三举措”完成全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集中复核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成立复核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核查方案,明确复核的工作方法、工作任务、工作时限和工作内容。二是广泛宣传,全面自查。组织各街镇人员力量,一个月内完成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在保对象自查,确定退出在保对象的人选,对拟取消户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说明退出的理由,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按程序纳入低保、特困。三是加强督查,落实到位。组成3个督查组利用一周时间分赴10个街镇开展督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到低保户家中实地调查等方式随机抽取村进行复核。本次复核工作,共取消已不符合条件城乡低保对象24户35人,新纳入低保对象45户66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注销10人(均为死亡),新增8人。(区民政局)
区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聚力重点项目攻坚 一是科学部署,明确攻坚路径。梳理2023年全局11个攻坚项目,制定项目攻坚责任书,进一步把准方向,完善组织架构,夯实攻坚责任。二是优化环境,聚焦要素保障。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危树、软硬漂浮物等135处,科学选址打造景观节点,确保高铁项目安全建设、顺利通车、沿线美观。向济广高速改扩建一线建设者宣传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办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精准发力,提高攻坚质效。召开济广高速长清段改扩建项目交流座谈会二十余次,深入现场调研十余次,查看交流项目建设进度和存在问题,拿出有力措施,解决难点堵点。截至目前,济广高速长清段改扩建项目一、二标临时工程完成82%,路基工程完工49.2%,桥涵工程完成43.22%,今年完成投资3.19亿元,全线排名前列。(区交通运输局)
区审计局“三实”打造硬“内核”智慧审计 一是高位实在谋划,打造开放式智慧审计“内核”。研发“双全双清”整改跟踪系统,连通全区210个被审计单位,集成整改闭环动态管控、自动推送问题逐项跟踪销号、智能风险分析、智慧生成典型问题及共性问题清单。二是笃行担当实干,打造化零为整式智慧审计“内核”。组建全局年轻干部大数据审计团队,设立“双主审”,建立覆盖全区50家单位120个系统的数据采集管理机制和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数据分析。三是致力质量实效,打造事半功倍式智慧审计“内核”。运用相似度识别和文本核查技术,让数据多跑腿,将投标材料比较时间由5天提速至1小时,实现共800余万字的精准比对,发现不合理的重复内容实地延伸核查并移送相关部门。创新运用RPA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建立模拟机器人,推动自动化审计数据分析,自动获取资料分析识别,工作效率由原来的8小时提升至20分钟。(区审计局)
文昌街道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是因地制宜,稳定传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立足本地实际,发展传统种养殖产业,建设以新五村黄河鲤鱼养殖、水泉峪兵民蔬菜种植、孙庄大棚草莓种植为主的产业基地,开创黄河沿线居民致富新路径,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提高”。二是挖掘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优势特色产品,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促进特色产品销售。三朱管理区流转土地6800亩,成立紫仟家庭农场等11家特色企业,打造以新品种多肉研发、优选、繁育、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解决当地300多人的就业岗位,实现年均增收136万元。三是适应发展,培育新兴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借助“互联网+产业”模式,以联通数字乡村平台为入口,将西李村打造成济南市第一个5G村、千兆村、无线Wi-Fi村及智慧民俗村。依托西苏村村办合作社,成立“苏禾”电商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方式开展业务,提升当地农产品销售增长,带动14名村民就业,村集体收入达80余万元。(文昌街道)
万德街道“特”字当先产业相融蓄足乡村振兴主动力 一是一产提质,有力推动特色产品竞相出现。发展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重点建设马套、坡里庄、圣虎山、大韩绿色茶叶种植基地,全街道茶叶种植面积近万亩。发展裴家园、店台、石都庄、徐庄等万亩樱桃种植基地,灵岩千亩御菊、店台千亩高山果蔬采摘基地等特色农产品聚集区,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二是二产提效,有力推动特色区域活力迸发。积极协调济南瑾达园工贸、火车头科技等项目供地,对接泰山桃花源生命科学医养产业园等4个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盘活鲁商工业园等闲置用地。三是三产融合,有力推动特色旅游生机勃勃。发展以马套、坡里庄片区为核心“茶叶+旅游”、以灵岩寺为核心“灵岩御菊+旅游”、以龙凤庄园高山果蔬采摘为核心“高山果蔬+旅游”等特色产业。其中,马套村以茶产业为平台,以农耕文化为纽带,促进“文农旅商”有机结合,打造“茶马风情”特色乡村游,旅游基地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3.2万元,村集体收入400余万元。(万德街道)
孝里街道三举措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压实责任,全面动员部署。街道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召开6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会、推进会,要求各(社区)管理区、各村进一步提升标准、压实责任,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机制。二是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街道各村划分网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辖区内人居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将村庄外围、房前屋后、大街小巷等重点区域作为整治的主要方向。今年以来,清理“四大堆”47处,垃圾死角62处,小广告21处。三是多方联动,凝聚整治合力。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今年以来动员各村党员、公益岗、网格员、志愿者、群众等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累计参与2800人次,增强农民保持优美人居环境的责任感,不断汇聚环境整治合力。(孝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