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长清  /  文化旅游  /  历史名人
魏金三
发布日期:2025-02-17 10:45:52 信息来源:长清区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超大


    魏金三(1913~1942),原名魏福品,别名魏晋,字金三,出生于长清区归德街道南坦山阎家楼村一个贫农家庭。1930年在本村初级小学结业后,进入县立第一小学读高小,1931年考入县立初级中学。在进步教师影响下,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1934年中学毕业后,在城北筐李庄及河西索庄小学任教师。在教学中,对贫苦农民的子弟备加爱护,并自编抗日救国内容的教材,向学生讲授。

    1936年春,魏金三辞去教师职务,与另一位小学教员韩丹桂到济南寻求革命道路。因生活所迫,考入公费的济南警察学校。这时,他用节约下的钱购买进步书刊。为不使敌人发现,他经常蒙在被窝或蹲在厕所里,刻苦学习革命道理。假日里,就带上窝头到偏僻处读书,有时与战友共同探讨直到天黑。后来,他同济南高中学生共产党员陈梦还交往密切。

1936年下半年,魏金三以炽热的爱国热忱投入济南的抗日救亡活动,不顾安危,参加各种秘密集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不久被吸收为济南“抗日救国会”会员。同年秋,又被发展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1937年4月,经韩丹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联系进步青年,组织了抗日救亡团体“文化友联社”,出版秘密刊物《联系》,并担任部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随着此刊物的发行宣传,使更多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这时,他在警察学校已结业,接受了组织上安排在敌侦缉队内隐蔽活动。多次获识暗藏坏人的阴谋,使党组织及济南请愿队伍免遭破坏。这年8月,由于坏人告密,《联系》被迫停刊,主要负责人被捕,他在伪警察局开展营救活动,终使被捕同志脱险。

    1937年7月济南失守前夕,魏金三和几个同志来到长清,他的家乡就成了联系团结有志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他四处宣传鼓动,筹备枪支,组织抗日力量。上级党组织派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冯晓云等同志来长清加强抗日武装工作。1938年1月成立中共长清县坦山临时支部,他任军事委员。1938年春节前夕,党支部带领30余人的武装力量举行了“马山抗日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同年2月,被编为我党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魏金三任中队长。1938年6月,中共长清第一届县委正式建立,魏金三任县委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长清县委书记。1938年11月,部队改编为大峰山独立营,他兼任政委,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9年4月,长清独立营改编为鲁西军区第四团(后改番号为九团)第三营,魏金三任营教导员,从此他由地方转入主力部队。同年秋,他调到鲁西军区政治部任组织科副科长兼军区直属队政工科长。同年冬,到教三旅八团任政治处主任。1942年9月,到冀鲁豫军区新组建的第八军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

    1942年9月27日,日伪军数千人,对以张秋镇古柳村一带为中心的第八军分区驻地进行“铁壁合围”,魏金三在掩护部队机关及群众的突围战中,腿部负伤,因流血过多,于9月30日牺牲。时年29岁。 


使用手机扫码浏览本页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