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社会生产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光辉历史,它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民国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11-1949)中医药
这个阶段我国正处在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非常时期。这段时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但受到时局的影响,也受到了国民党政府“轻视中医,取缔中医”政策的影响,只能在风波中生存和缓慢发展。
据调查统计,1911-1949年长清全县共有中医药人员337名,所开设的药铺、药店(药铺是自1840-1949年的统计数字)191个,散布在129个村庄。
据《旧县志》附载及调查,长清县于“民国乙丑、丙寅间(1924-1925年),虎疫流行”。原城关镇及归德街道的马头村一带,流行较重。马头村是个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发病者113人,死亡39人,灭门者3户。当时的政府从不过问,只有中医自发地进行防治,才控制了疫情传播。城关镇老中医郝百川参加了这场疫情的防治,疗效显著,成绩最大。
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清县涌现出许多不顾个人安危,参与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帮助我党、政、军人员进行革命工作的中医药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3)中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药事业获得了新生。为了把卫生工作者组织起来,发展人民的卫生事业,长清县于1951年成立了“长清县卫生工作者协会”。1952、1953年,长清县举办了两期中医进修现代医学班。1954年下半年,长清县召开了第一次中医代表会。1956年,长清县选拔了一批较好的中医进入国家卫生单位工作。1957年,长清县举办了中医经典著作进修班,提高了本县中医人员的业务知识。之后于1962年,长清县召开了第二次中医代表会,有31名代表参加,会议探讨了“团结中西医”、中医后继乏人等问题,会后采取了成立中医学校、西医学习中医班,选送中医外出进修提高,中医带徒等一系列培养中医人才的措施。据统计,全县共培训中医药人员813人次;以老师带徒方式,共培养出73名中医药人员。
随着形势的发展,长清县于1983年成立了“长清县中医药学会”,首批会员40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3年工作要点——“凡有条件的市、县应成立中医院”的指示精神,长清县建立了中医院,为中医药事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开辟了基地。
到1983年底,长清县有中医院,各公社卫生院设有中医科、中药房。全县专业中医药人员共计11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主管医师2人,医师12人,药师7人,医士57人,药士32人,一般中医生5人。还有近千名乡村医生和赤脚医生活跃在广大城乡,用中西医方法为群众防病灭病。中成药在城乡商店均有出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从整个卫生工作量来看,长清县的中医药人员在防病灭病、科研、教学上,确实起着很大的作用,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长清县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科学文化技术交流日益增多。自1973年以来,先后有坦桑尼亚、日本、泰国、瑞典、墨西哥、法国、罗马尼亚、英国、尼日利亚、瑞士、印度、菲律宾等国的二十多个卫生组织来长清县参观访问,增进了友谊,交流了技术,外国朋友们对长清县的县、社、队三级医疗卫生网及赤脚医生、中医药十分欣赏。时任坦桑尼亚卫生部长穆维尼在参观许寺卫生院中草药标本时说:“这些草我国也有,但不认识,更不会用来治病。
1983年至今中医药
1998年,长清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3年后2001年验收合格,被认定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2012年,全区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医药发展新格局继续巩固:区中医医院启动新病房楼建设;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开设25个中医科室,开展中医药非药物疗法;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诊疗设备,全区以中医为主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43%,有效满足了群众中医药需求。当年,长清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起,全区各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期分批建设“国医堂”。至2015年底,全区10个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完成“国医堂”建设,开始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2016年,各基层医疗机构在陆续完成国医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国医堂提升工程,规范设置中医相关科室,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截至2020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中医处方数占比44.7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人次数占比35.87%。
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贵”的难题,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依据济南市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文件要求,长清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角设置工作,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20年底,村卫生室中医角设置率达95%,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覆盖达到100%。
2018年7月1日,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山东省“中医中药中国行”暨“扁鹊文化泉城行”活动在长清区正式启动,通过开展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活动,推广中医药的理念、知识、方法和产品。
2020年,全区各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全民艾灸活动,艾灸知晓率、使用率明显提高,群众通过坚持艾灸达到少生病、晚生病、生小病、不生病的健康目标。
为加快全区中医药龙头阵地建设,围绕打造“康养济南”、擦亮“扁鹊故里”金字招牌总体规划,长清区中医医院多次增加投入,至2020年,已发展为具有开放床位340张、临床医技科室30个以上、具备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1个市级重点专科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使用手机扫码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