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长清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专家解读《长清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朱传勇,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副教授、博士,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齐鲁工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总理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枣庄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作为项目申请书主要撰写者及项目骨干,参与了2项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1项环境保护部-美国能源基金会合作项目,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5篇,其中SCI top期刊论文4篇;另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6篇作为专家代表参与了《长清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修改、论证。日前,朱传勇就《长清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接受记者的专访,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问:您对《长清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看法?
答:我认为,《规划》是基于“十三五”取得的成效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家、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思路及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问:《规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长清区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新跨越的关键时期。2021年8月以来,《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继印发,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长清,结合长清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问:《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规划》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级系列上位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长清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点”,进一步体现了长清特色,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强化移动源污染排放监管。为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破解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进一步明确“强化车用油品和尿素监管、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强化机动车环保管理、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四项工作。第二,检测改革创新。《规划》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等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按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等五个基本原则,提出以下工作目标:到2025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大类21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预期性指标9项。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问: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9项重点任务。一是深化“四减四增”调整,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二是推进碳达峰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四是统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保好水、治差水,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五是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保护,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六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管,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七是强化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重视新污染物治理,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八是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九是开展全民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合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大环保格局。
问:如何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答:为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规划》明确了“加强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宣传引导、推进铁军建设、加强调度评估”等5项保障措施,为实现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联系人:赵伟 联系电话:0531-87261007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