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长清区扶持微短剧发展的若干措施》议题的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全区当前网络视听及微短剧产业谋划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网络视听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省相继出台政策支持网络视听产业发展。2023年,我区立足发展实际,谋划布局网络视听产业;2024年,为推动产业破题,成立了区网络视听产业专班,开展了多次行业座谈、驻区高校和企业走访、赴国家省市主管部门拜访以及到杭州、成都等地调研活动,确立了影视制作、直播短视频、动漫游戏、数字消费场景4个重点发展领域。
3月26日,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并明确提出支持济南长清区、青岛市北区等地打造一批场景齐全、配套完善的微短剧摄制基地。4月17日,我区在第二届山东影视政策专题推介活动(上海)上,围绕微短剧摄制基地建设开展了资源载体推介。省广电局、市文旅局建议我区尽快参照烟台市、青岛市等出台有关扶持政策,推动产业突破性发展。与此同时,围绕微短剧基地建设,我区通过多轮招引洽谈,与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满格影业等知名影视制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鉴于以上情况,为抢抓发展机遇,精准发力、聚力攻坚,加快推进网络视听特色产业发展,区网络视听产业专班谋划起草了《济南市长清区扶持微短剧发展的若干措施》。
二、目前发展微短剧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1.摄制基地建设与资源整合难度大
虽然长清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如何高效整合五峰山、灵岩寺等自然与人文场景,并打造核心公共基础环境(微短剧摄制基地)及完善配套服务(如食宿、交通、协拍机制),仍需进一步协调多方主体,避免资源闲置或利用不足。
2.“长清元素”创作的市场接受度有限
鼓励本土化内容创作是政策重点,但如何平衡地域特色与大众审美,避免作品陷入“自说自话”,同时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是内容创作者需要突破的难题。
3.精品项目孵化周期长、成本高
微短剧虽以“短平快”见长,但打造精品仍需投入较高制作成本。政策虽提供资金扶持,但企业仍面临剧本开发、团队组建、平台合作等多重压力,短期内难以规模化产出高质量作品。
4.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
尽管政策支持企业落户和集群发展,但长清区影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头部企业稀缺,短期内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如后期制作、发行推广等环节仍需依赖外部资源)。
5.创新创业与人才短板
高校资源虽丰富,但产学研转化效率不足,初创团队普遍缺乏商业化经验;同时,高端影视人才(如导演、编剧、运营)更倾向于流向一线城市,本地人才储备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长清区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摄制基地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室一景”摄制基地。同时整合40余处免费或优惠取景地,完善“一站式协拍服务平台”,加快设立省级微短剧审查站;二是推动产业集聚,通过租金优惠、10万元升规奖励、最高200万元集群奖励等措施吸引企业落户;三是优化双创环境,为高校团队提供6个月免租空间,支持初创企业灵活办公。
四、需要会议研究解决其他问题
无。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