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长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11370113004207172G/2021-4121853
长清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1-10-22

长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政策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长清在新的起点上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泰一体化”“济南西兴”三大战略,全力打造“五大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极为关键的五年。因此科学编制《济南市长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在做好与国家、省、市规划及区内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相衔接,积极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多轮修改,形成了《济南市长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决策依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制定济南市长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三、出台目的

制定好我区“十四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实现长清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实现长清发展取得大突破,实现新跨越,规划纲要针对我区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前瞻性的举措。主要集中在第二版块分论的第四至第十五章,分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举措。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文化提升、基础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了规划部署。并提出了“十二个新”,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促进消费扩容升级,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联动,构筑跨越发展新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建设高效市场新体系;持续提高开放水平,争创开放合作新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文化新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高品质城市新支撑;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形成共享均衡新局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五、关键词诠释

1.济泰一体化。是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8月11日,济南——泰安省会经济圈合作推进会召开,两市签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两地规划共绘、交通互联、产业互融、生态共建、民生共享,加快推动济泰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2.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最终使用。从价值创造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成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项收入之和;从最终使用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3.“四新”经济。是指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

4.新四化。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5.三大主导产业。是指围绕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压力容器、智能建造与建筑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6.四大特色产业。是指培植食品医药及文旅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四大特色产业,打造发展的新增长点。

7.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8.五大重点。是指全力打造以大学城为重点的创新创业高地、以老城区为重点的商业服务体系、以五峰山片区为重点的医疗康养基地、以灵岩片区为重点的大泰山文化旅游区。

 

联系人:王思琦

联系电话: 0531-87221736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