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济南市长清区专家孟庆武解读《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专家介绍:孟庆武,男,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区管干部(正处级),先后担任一线教师、校长、教研室教研员、政府督导室主任等职,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现任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正处级领导干部、副局长,负责全区美育、体育教育统筹、发展等工作,曾先后荣获济南市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普法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日前,长清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加强和改进长清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一、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1.重要意义
从教育目标看: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例如,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竞赛,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从社会发展需求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健康的体魄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教育现状看:尽管学校体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学校体育的质量和水平,改变以往存在的体育课程被挤占、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体育师资不足等问题。
2.主要内容解读:
课程建设方面:
特色性:体育特色课程建设体现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学校办学特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丰富学校体育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方面:
课时保障:严格落实课程开设刚性要求,鼓励增加体育课时,如高中阶段每周不低于3课时,有条件的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等,这从时间上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教学模式创新: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推广“课课练”“课课赛”等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体育锻炼强化: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保障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通过举办运动会、组建兴趣小组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竞赛体系方面: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完善四级竞赛制度,开展多样化的体育竞赛活动,打造品牌赛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同时也能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师资队伍方面:采取多种措施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包括招聘、购买服务、支教计划等,加强体育教研员配备和教师培训,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保障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1.重要意义:
从人才培养看: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不仅是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通过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从文化传承看:美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美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从教育体系完善看:长期以来,学校美育工作相对薄弱,与德智体劳等其他教育方面相比,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2.主要内容解读:
理念与目标方面:
学科融合理念:强调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挖掘各学科中的美育资源,开展跨学科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了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目标,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生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培养美好心灵,义务教育激发兴趣和掌握特长,高中阶段开阔视野和树立正确观念,职业教育强化实践和完善人格,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这种目标体系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
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主体丰富: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涵盖了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多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艺术选择,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质量方面:
教学模式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强调审美体验和专项特长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教学管理与资源建设: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美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美育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品牌建设方面:
推动学校美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发展,评选美育品牌学校、课程、教材、名师等,建设具有特色的美育场所和团队,有利于打造学校美育的特色和亮点,提升学校美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