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平安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耕读课程
字号:
大 中 小



耕读课程|以葵为媒 耕读育人——平安中心小学劳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5年6月,济南市长清区平安中心小学劳动基地的向日葵竞相盛放。学校以“耕读融合”为核心,围绕向日葵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将田间劳作与知识探究、艺术创作深度串联,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葵之绘:从田间观察到艺术表达
美术课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们带着画板蹲踞葵田,观察茎秆的纹理、花瓣的层次、花盘的光影变化。“原来向日葵的茎有小绒毛!”“花瓣边缘是渐变的橙黄色!” 田间的发现,成为画布上最生动的笔触。
葵之影:用镜头捕捉生命细节
摄影课上,学生们化身“田间观察者”:有人聚焦花盘里的露珠,有人捕捉花瓣逆光的透明感,还有人记录蚂蚁与葵秆的互动……
镜头里的画面,藏着无数被忽略的生命细节。
葵之文:把劳动体验写进文字
向日葵不光颜值能打,食用价值更是突出,浑身都是宝。用葵花籽做的食品,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它可以做葵花籽巧克力、葵花籽能量棒等,也可以用来榨油。这些食品吃起来甜中带香,当作小零食很不错。
——五年级二班 卢桦潼
指导教师:王延芳
劳动基地里种植的向日葵有成百上千株,个个姿态各异,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过,花海就像被掀起波浪的大海,泛起层层金浪。这些大大小小的向日葵,每一株都有独特的姿态,藏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五年级二班 孔祥博
指导教师:王延芳
向日葵的花瓣是金黄色的,金黄金黄,像一个个沾了黄色颜料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在向日葵花盘四周探出头,好似刚降生的小娃娃好奇张望。
——三年级一班 王泺璇
指导教师:王延芳
夏天,向日葵顶着金黄圆盘,花瓣柔柔弱弱,仿佛一碰就碎。翠绿茎秆愈发粗壮,大片叶子伸展开,像绿色小手掌,接住无数阳光。茎摸起来毛茸茸的,好似裹了层软绒衣,格外舒服。
——四年级二班 杨欣瑶
指导教师:王延芳
纸上的字迹不再悬浮于云端,而是沾满了泥土的温度。当孩子们第一次将掌心覆上葵秆粗糙的绒毛,指尖传来的细微痒意,像极了大地轻轻挠着他们的心窝。被掰开的花盘里,密密麻麻的瓜子挤成小逗号,金黄的外壳折射着碎钻般的光,仿佛在等待阳光落下最后一笔,将它们连成完整的诗句。这些带着露水与虫鸣的文字,是孩子们与自然最温柔的对话。原来每一株植物都藏着会呼吸的秘密,当稚嫩的笔触触碰到真实的生命,那些曾在想象中流浪的词汇,终于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土壤。此刻的习作,不再是苍白的纸张,而是盛放着整个夏天的魔法盒,装着风的絮语、光的形状,以及少年人第一次读懂自然时,眼里闪烁的星光。
葵之艺:劳作产物的创意重生
向日葵种子、花瓣,摇身一变成为创作原料:种子拼贴成“葵田图”“小动物”,践行“物尽其用”;花瓣装饰成裙摆,让自然元素融入生活美学。
葵之知:绘本与现场的知识碰撞
绘本《向日葵》《一粒种子的旅行》不再是平面阅读——教师带着绘本走进葵田,讲到“花盘追太阳”时,学生们争着分享:“我亲眼看见它早上朝东,傍晚朝西!”“我家的向日葵刚发芽,我每天给它浇水!”
耕读主题实践活动,以“葵”为媒 ,串联起 “耕”的实践与 “读”的探究,从田间观察到艺术创作,从劳作体验到知识沉淀,学生们在“耕读循环”中学会观察、思考、创造。平安中心小学的耕读课程,正以自然为课堂、作物为教材,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 “育人的土壤” ——在田园间,孕育知识与成长的双重收获。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