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27号
提案的答复
王璐璐委员:
您提出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支撑。近年来,长清区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特色品牌唱戏、龙头带动强“芯”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清特色的产业振兴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特色品牌“唱戏”。围绕产业兴农、品牌强农,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让特色农产品“唱”主角,奏响强村富民乐章。一是全区统筹、引导推动。谋划打造东茶(长清茶)、西米(小杂粮)、中药(中草药)三大农业发展片区,围绕“扁鹊故里,养生三宝”“四季长清,三桃一杏”等特色品牌,深入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模式,把特色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全区“三品一标”总数达240个,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5.5万亩,产值超10亿元;张夏御杏等4个品牌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五峰山街道(大樱桃)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万德街道(茶叶)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双泉镇上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文昌街道新五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二是拓宽渠道、引流增收。依托电商发展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做好线上营销,加快长清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制作“特色品牌农产品分布地图网站”,6家企业10种农产品借力济南市“泉水人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平台纳入京东、淘宝品牌体系。打造苏禾稻田希望电商服务中心等一大批直播带货平台,孵化账号,代培学员,带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三是举办节会、引人聚气。节会“搭台”、产业“唱戏”,组织优秀品牌农产品参加各级农展会、推介会,举办“三茶统筹”灵岩论茶会、农民丰收节、主题采摘节等系列农业节会活动,利用展会平台广泛宣传,提升长清特色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四是数字赋能、引“智”提效。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开发建设智慧中药大棚、智慧鱼塘、智慧养殖等现代农业设施,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安普瑞禽业通过智慧化改造年增收1600万元,“智慧(智能)牧场建设”“智能养鸡技术应用”先后入选全国畜禽养殖机械化、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龙头带动强“链”。坚持“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按照“培育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发展模式,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1家、家庭农场8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8家,引领带动19.2万户农民进入大市场,构建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一是发展“茶园子”。依托儒茶集团、南湖玉露、马套茶叶合作社等企业,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规模多元一体生态茶产业园区,推动“茶篮子”向“茶园子”、“卖茶叶”向“卖文化”转型发展。目前,长清茶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品牌价值评估达4.99亿元。二是丰富“菜篮子”。依托济西湿地生态农场、孝里安亮农场等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运作模式,搭建组织一体化平台,帮助周边村庄搭上产业发展顺风车。目前,全区5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园区基地38家,认定市级蔬菜标准园21家,市级“菜篮子”保供园区10家,全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2.7万亩,蔬菜产量59万吨。三是扩大“肉案子”。以佳宝乳业为龙头,带动2家标准化奶牛场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大型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以鼎泰牧业为龙头,带动8个街镇、20家生猪养殖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安普瑞、普菲特为龙头,带动6个街镇、16家规模蛋鸡场科学养殖,打造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标杆。四是培育“好种子”。增强农业发展“芯”动力,大力发展“粮”“畜”良种产业,积极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集聚区,充分利用“大学城+创新谷”人才技术优势,舜丰生物获得高油酸大豆全国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永丰种业取得国家A级种子生产经营资质,奥克斯奶牛获评农业农村部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接下来,用项目助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项目深化年”工作部署,按照“抓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1条主线,守住防返贫与粮食安全2条底线,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数字智慧农业、美丽乡村片区发展、种业集聚区4大亮点,抓好27个农业项目”的“1+2427”工作思路,一是着重加快产业发展。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重点推广玉木耳、灵芝蘑菇等食用菌以及水产高密度养殖,积极探索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立足南部街镇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借鉴万德马套、双泉神秀谷的经验做法,全力做好“文化旅游、中医中药、生态康养”三篇文章。围绕特色产业“扁鹊故里,养生三宝”,推动形成东茶(万德)、西米(孝里)、中药(马山、双泉)整体布局,围绕“四季长清,三桃一杏”,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整体打造,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打造北方种业之都集聚区,以农高片区为载体,依托现有20余家种业企业,充分用足市里下发的促进种业发展11条政策措施,助力舜丰、泉脉等种业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努力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展中国北方茶“三茶统筹”灵岩论茶、中国济南名优锦鲤大赛、省种博会,以及张夏杏花节、双泉油菜花节,五峰大樱桃采摘节等重点农业节会,积极推送《长清区特色品牌农产品分布地图网站》,进一步叫响“扁鹊故里,养生三宝”“四季长清,三桃一杏”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持续扩大农文旅融合。二是着力加快乡村治理。扎实推进“数字乡村”社会治理应用系统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以马山镇省级数字乡村试点镇建设为契机,探索总结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设施互联,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数字治理带来的实惠变化,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继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年内实现全域清洁村庄全覆盖,加快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上出彩”向“全域拓展”,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根据全区现代农业东茶、中药、西粮发展布局,按照“工作载体化、载体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工作方向,重点围绕粮食、果蔬、畜禽、种业、都市休闲农业五个方面,谋划实施好总投资近50亿元的27个重点农业项目(其中,谋划项目11个),落实好黄河滩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做好新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工作。
202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