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预防呼吸道疾病 中医有妙招
字号:
大 中 小



一、中药方案
(一)主要症状
发热为主症,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四肢关节疼痛、腰痛等症状明显者,方药: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
二、特色疗法
发热为主症,伴有咽痛、咽干、咳嗽等症状明显者,方药:葳蕤汤加减。
(一)发热
1.可以使用针刺放血的退热疗法,也可根据患者体温情况实施物理降温。
2.穴位按摩:选取列缺、合谷、大椎、风池等穴位。
3.穴位贴敷:可取太阳、大椎、曲池、涌泉等穴位。
4.刮痧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俞、脾俞等穴位。
(二)风寒头痛
穴位贴敷:可选择川芎、白芷、羌活、防风、白芥子、细辛等药物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醋或蜂蜜,制作成药饼进行贴敷;选穴:风池、太阳、大椎。
(三)咳嗽、咳痰
1.耳穴压豆:可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2.穴位贴敷:可选择白芥子、细辛、川芎、苍术等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醋或蜂蜜,制作成药饼进行贴敷;选穴:肺俞、定喘、膏肓、膻中、中府、丰隆等穴位。
3.刮痧疗法:可选择中府、云门、膻中、尺泽、列缺、大椎、肺命、脾俞、胃俞等穴位。
4.拔罐法:恢复期可采用拔罐法,以背俞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穴位,留罐不超过10min。
(四)喘息、气短
1.耳穴压豆: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2.穴位按摩:可选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3.中药热敷:选择温里和胃、理气降逆类药物,如吴茱英、川椒、丁香、莱菔子、芥子、厚朴等,熨敷腹部、背部膀胱经。
三、饮食指导
1.建议饮食为清淡、少油、质软易消化。以温运脾胃理气平喘。
2.食物宜烹饪制作成易于吸收的形式食用,如流质或半流质。
3.食用奶制品应适量,不宜过多。
4.避免进食油腻、煎炸、烧烤、辛辣食物。
5.慎食寒凉性较强的水果,或可用水果烹热后再食用。
6.慎用滋补剂及滋腻性食物。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