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绿色制造体系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出台背景
绿色制造体系认定管理办法的制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制定和实施绿色制造体系认定管理办法,旨在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出台依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8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21〕17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
三、主要内容
绿色制造体系认定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绿色制造体系的定义与范围:
绿色制造体系通常包括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技术和系统等方面深度融合绿色理念,旨在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认定条件与标准:
认定条件通常涉及企业的基本情况、环保设施、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例如,绿色工厂需要满足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要求;绿色园区则需要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绿色制造水平等。
认定标准通常采用国家或行业发布的相关标准或指标体系,如《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绿色工业园区评价要求》等。
认定程序与流程:
认定程序通常包括企业(园区)自评、第三方评价、主管部门审核、公示及认定等环节。企业(园区)首先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现场评价;然后向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经过审核、公示等程序后,最终获得认定。
监督管理与激励措施:
认定后的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将接受主管部门的动态监督管理,包括定期复审、现场核查等方式。对于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单位,将撤销其认定称号。
同时,为了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各地通常会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提供绿色金融、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政策支持。
四、重要举措
该办法明确了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目标、认定条件、认定程序、监督管理与激励措施等内容。同时,该办法还建立了绿色工厂梯度培育机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推动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绿色制造体系认定管理办法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管理办法,可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五、涉及群众利益
通过实施绿色制造体系认定管理办法,可以有效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制造体系认定管理办法将不断完善和优化。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六、关键词诠释
绿色工厂: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代表了制造业向环保、节能、高效方向转型的积极努力。绿色工厂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些工厂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更重视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致力于构建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体系。
绿色工厂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清洁能源的使用、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环保材料的选用等。通过实施这些措施,绿色工厂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七、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济南市长清区工信局
咨询电话:0531-87221311
具体联系人:王颂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