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马山中心小学2024年度招生简章
字号:
大 中 小



长清区马山中心小学2024年度招生简章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使您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入学工作的相关规定及要求,我们在此对马山中心小学招生工作的流程及所需材料进行说明,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2024年长清区马山中心小学入学信息登记将采取线上为主的方式进行。6月5日至6月15日每天9:00—20:00,适龄儿童监护人用手机通过“爱山东”APP或“爱山东”小程序进行报名,具体操作详见《2024年长清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转学系统使用手册》。录取与登记时间早晚无关,请家长合理安排网报时间。如遇网络拥挤,可选择其他时间段登记,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早报名,以免集中到最后报名出现网络问题而导致报名不成功。网上报名平台技术问题请咨询招生系统在线客服。如有更多咨询,欢迎拨打长清区马山中心小学咨询电话0531--87333001。本须知仅供2024年小学招生使用。如当年济南市招生政策有重大变化,将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本须知解释权归长清区马山中心小学所有。
目录
一、长清区小学新生入学的相关规定
二、线上报名材料准备
三、适龄儿童延缓入学申请方式
四、招生说明
五、招生流程及时间安排
六、马山中心小学2024年学区划分
七、特别说明
一、长清区小学新生入学的相关规定
在马山镇服务范围内居住的所有户籍年满六周岁(2018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须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二、线上报名材料准备
根据不同类型,在平台录入信息时可能会用到以下材料,请家长提前准备好。
(一)【适龄儿童监护人在学区内购房且2024年8月31日前交房入住的】1.户口本(适龄儿童与父母不在一个户口本上的,需分别准备户口本,户口本要内页齐全)。2.父母双方的身份证原件。3.房产证或不动产证原件,尚未办理房产证的,准备全款购房发票、网签合同原件。4.若户口本信息无法证明房屋所有权人与适龄儿童的家庭关系,还需准备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或独生子女证等辅证材料。
(二)【适龄儿童监护人在学区内无房产且长期跟适龄儿童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1.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适龄儿童的户口本,户口本要内页齐全,能证明适龄儿童和房产所有人关系。2.父母双方的身份证原件。3.祖父母(外祖父母)房产证或不动产证原件,尚未办理房产证的,准备全款购房发票、网签合同原件。4.若户口本信息无法证明房屋所有权人与适龄儿童的家庭关系,还需准备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或独生子女证等辅证材料。5.准备监护人双方的无房产查询证明(可到长清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三)【适龄儿童及其监护人在学区内只有户口且长期实际居住的(小区配建学校除外)】1.户口本(适龄儿童与父母不在一个户口本上的,需分别准备户口本,户口本要内页齐全)。2.父母双方的身份证原件。3.若户口本信息无法证明监护人与适龄儿童的家庭关系,还需准备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或独生子女证等辅证材料。
三、适龄儿童延缓入学申请方式
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如适龄儿童因身体原因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页面最下方的“是否延缓入学”选项选择“是”,同时监护人需上传“延缓入学申请书”(报名界面有上传示例模板)和区级(含区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病历、相关医疗费用单据或其他有效证明。
四、招生说明
1.招生计划:90人
2.街镇小学招生一个总的原则是:家长可以在办学联盟内的校区之间自由选择。中心小学在招收片区内学生之后,如果有空余学位,允许其他家长选择。若剩余学位不能满足需求,按照入学半径由近及远的原则进行安置。
3.家长在招生平台填写的信息要确保真实、完整、准确,若因信息填写错误或不真实影响孩子入学,责任自负。
4.因各种原因错过了网上信息报名的,请随时关注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微信公众号招生报名栏目二次网报开启通知。
五、长清区2024年适龄儿童招生流程及时间安排
六、马山中心小学2024年学区划分
马东村、郭庄村、上义合村、中义合村、地楼村、周庙村、北李村、小崔村、小核桃园村、大核桃园村、宋庄村、南李村、庄科村、碾砣沟村、焦庄村、白石崖村、老庄村的适龄儿童。关王村、小刘庄村、东太平村、西太平村、华庄村、王岭村、尹庄村、三合庄村、郭峪村、薛峪村、庄峪村、王庄村、北站村、季庄村、张庄村、杨土村、孙土村、魏庄村、小岭村、于庄村、季西山村、黄入山村、潘庄村、大崔村、大崖村的适龄儿童。
七、特别说明
1. 家长填报的信息及上传的证件材料,要确保真实、完整、准确,若因信息填写错误或不真实影响孩子入学,责任自负。
2. 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推荐任何报刊、教材、读物、各种形式的辅导班等。请家长提高警惕,不做非必要的消费,谨防各种形式的诈骗!
3. 所填报的联系电话,须保持畅通。家长及时关注招生报名群发布的信息。
4. 救济途径。学校学生资助部门联系电话(资助热线):0531-87333001。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